全(quan)國服(fu)務熱線:400-636358
在電纜項目招標中,超過80%采用”最低價中標”,即使”國”字頭的大型公司也是如此,最高價與最低價相差30%-40%屢見不鮮,投標價格相差千萬元也時有發生,甚至出現最高價是最低價3倍的天方夜談,有的企業報出的低價連電纜材料也買不來.
二(er).監(jian)管(guan)部(bu)門”以罰(fa)代管”使市場秩序更加混亂,監管部門抽查力度不斷加大,有利于凈化市場竟爭環境.但很多時候,有些監管部門背離了監管的初衷,僅僅依靠罰款進行創收,沒有嚴格統一的處罰標準,因而執行的彈性很大,對一貫偷工減料的非法企業處罰不到位,由于違法成本較低,從而使這些企業可以繼續肆意妄為;對一些一貫守法經營的企業偶爾出現一些質量瑕疵,進行放大,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的罰單,嚴重挫傷了這些企業守法的經營的積極性.
眾所周知,我國的財稅收入對制造業的依賴度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制造業的利潤卻極其微薄,沒有錢途就沒有前途,眾多行業發展前景不容樂觀,電線電纜企業更是舉步維艱.很多時候,電線電纜企業面臨著”不做等死,做了累死”的兩難選擇.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缺少話語權,處處被動,嚴重擠壓了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再加上原材料的波動,導致生產企業舉步艱辛.(編輯:劉中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