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400-636358
在以太網應用領域針對1000M以太網應用是存在兩種網絡應用標準的,一種就是在以太網從100M向1000M升級初期,1999年由IEEE標準化委員會批準的1000BASE-T千兆以太網標準,這個應用標準是專門設計用在現有的超5類銅線系統, 它是為了在不改變現有的布線基礎上滿足對帶寬急劇膨脹的需求而提出的。該技術基于4對雙絞線,每一對線都同時收發信號,并且采用極其復雜的5級編碼技術、抗干擾及回波抑制技術。這中技術使得交換機和網卡的網絡接口的電路設計變得非常復雜,不利于縮小設備體積和散熱,而且生產成本也較高。
另一種千兆以太網應用標準是在IEEE標準化委員會發布1000BASE-T后,由TIA/EIA-854標準化委員會重新發布的1000BASE-TX千兆以太網標準,這種技術也是基于四對雙絞線,但卻是以兩對線發送,兩對線接收( 這與100Base-TX快速以太網應用中使用1對線發送數據另外1對線接收數據方式類似)。由于每對線纜本身不進行雙向的傳輸,線纜之間的串擾就大大降低,同時其編碼方式也相對簡單。這種技術對網絡的接口要求比較低,不需要非常復雜的電路設計,降低了網絡接口的成本。但由于使用線纜的效率降低了(兩對線接收,兩對線發送),要達到1000mbps的傳輸速率,就必須要求銅纜傳輸介質的物理帶寬超過100MHz,也就是說在五類和超五類的布線系統將不能支持該類型的網絡應用。
因此由于當時這兩種千兆以太網標準對布線傳輸性能要求上的差異,驅使所有的綜合布線廠家都推出了比超五類布線抗干擾能力越強、傳輸性能更好的6類布線系統。接下來在這里簡單說明一下布線系統產品性能上的區別:
說明:物理帶寬越大支持(chi)的(de)傳(chuan)輸速率就越高(gao)。
說明:1.銅芯直徑越粗傳導性能就越好,線路上的信號衰減就越小,在PoE應用領域23AWG比24AWG在能量傳遞上有絕對優勢。
2.數據傳輸率越高則需要更大的物理帶寬。
3.6類布線系統還是勉強可以滿足短距離上的萬兆以太網應用需求的,超五類系統則無法支持。
4.盡量減少線對間串擾是布線系統穩定高速傳輸數據信息的最重要的基礎前提。
綜合比較上述幾種級別布線系統的區別,超六類及以上布線系統只在特殊項目中有所應用,目前常用的是超五類與六類,六類布線系統不僅在物理電氣性能方面遠遠高于超五類布線系統,而且在數據高速及穩定傳輸方面也遠高于超五類布線系統。同時也隨著6類布線市場的不斷成熟,6類產品的規模化推廣帶動規模化的6類產品生產,使得6類布線產品價格不再比超5類價格高出很多。
技術參考:五(wu)類(lei)(lei)、超五(wu)類(lei)(lei)、六類(lei)(lei)、超六類(lei)(lei)網線的基本(ben)知識(shi),